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最大的環境,主要場所是家庭,父母的教養方式及身教對兒童性格建立影響廣泛。
在教學現場,孩子如果好辯、愛找藉口、常犯規、屢勸不聽者,很令人頭痛。曾遇到一位學生,縱然有二十幾位見證者,他都能堅不認錯,現在發現這樣的孩子有越來越多的傾向。其實,大人也好不了到哪裡! 一堆電視上的政客都是這樣的嘴臉,孩子們也不過是有樣學樣!
有時如果孩子行為有偏差,遇到願意配合的家長,情況一定能改善,班上一位男孩,剛升上中年級,情緒常失控,遇不順心的事,一定號啕大哭,嚴重影響課程。老師對他的處理方式是在他情緒失控時----[冷靜以對],其實也就是面無表情,雙眼直盯著他,或視情況忽略他,待他冷靜時,再曉以大義,而且隨時和家長保持聯絡,建議家長在家也要有 和 老師一樣的管教態度,果然孩子在下學期順利正常成長,從頭痛名單上除名。
但若遇溺愛孩子的家長,教師在管教上會無力以對,因為從現今教育態勢來看,親師關係有些緊張,教師為了怕麻煩,若家長有意見,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對該小孩可能會在心態上[放空]。聽過太多權貴子弟因父母過於關切,導致老師教也不是,不教也不是,結果國小六年下來,雖然課業尚可但基本生活能力不足,多的是無法處理情緒問題、人緣不佳的問題。聽過最可惜的一位是考上國中資優班後,一天說話不超過十句,就算考試拿到兩張一樣的考卷也惜字如金,不開口就是不開口, 國中 老師多認為他[頭腦有問題]。(他就是在國小時,不過打掃時被其他老師訓誡一下,結果家長馬上到校理論,而這只是其中一例。)
最近處理班上失竊事件,甲生在其他孩子舉證之下,仍不承認所為,還編了一個又一個破洞百出的故事,教師在處理此事秉持著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原則,私下循循善誘,最後該生保守地承認所為,但在教師與家長溝通後,發現該生母親在言語上極力為孩子辯護,還舉出各種孩子不愛財的例子,接著提及孩子也多次失竊物品等事(事後該生說沒有遺失物品過),其實我也認為該生只是一時糊塗,並未太苛責。但與其母談過之後,我了解該生平時好辯、愛找藉口、耍脾氣的習慣和其母的教養方式大有關係。教師當然知道孩子不愛財,但孩子可能因為年幼,是非觀念不清,而養成壞習慣,如果不在每次壞習慣有機會出頭時,像玩打地鼠遊戲一樣,馬上打下去,恐怕會不堪設想。只希望該生母親只是一時替孩子找台階下,回家後會注意孩子日後的言行,避免類似事件發生。